连日来,在赢胜节能集团华慧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企业最新研发的环保型无静限用物质橡塑材料进行检测。这种材料不含破坏大气层的重金属、中短链石蜡等物质,具有很强的环保性能,填补了市场空白。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赢胜节能集团拥有一支50多人的研发团队,公司通过不断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研发工作的整体质量明显提高,今年预计研发资金总投入将达1700万元,在大工业、声学、玻璃棉、船舶等多个领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多元化产品。
创新强,则泰兴强;泰兴要强,创新必须强。前不久召开的泰兴市委工作会议提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泰兴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的加速器。今年以来,泰兴聚焦高质量指标争先进位、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创新主体培大育强、载体平台提质增效和产学研深度融合,聚力加力发力,全力补短奋起直追,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致力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虹吸力”,释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0.6亿元,位居泰州县市区第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江苏中工高端装备研究院位于泰兴高新区,是由泰兴、郑州机械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组建,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推广及产业化应用示范为一体的大型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研究院的成功落户,得益于招引了郑州机械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王长路,王长路已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企业成立3年来,研发新产品20多款,拥有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制修订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项。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效大转矩永磁电机驱动系统是一款具有高效节能的新型驱动装备,相较传统应用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近年来,泰兴高新区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创新优势,聚焦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型锂电产业链和高端传动机械产业链,突出集成中试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支撑作用,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各类创新发展要素不断向园区集聚,一批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壮大,众多小而强的科创企业加速成长,不同类型的产业创新团队和平台不断涌现,高新区呈现出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今后5年,泰兴高新区将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招引像王长路这样的高层次人才1000名,建100个教授(高工)工作室、10个院士或总师工作站,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实现人才招引与特色产业发展的互动并进。 同时,泰兴高新区正集中力量加快科创“三基地五中心”孵化基地、科技加速基地、中试基地和项目路演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生活保障中心建设,把高新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汇聚”的“两聚”高地,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提供一流的环境。凤栖高层次人才公寓是泰兴高新区服务人才功能配套项目之一,目前已经完成了空调、消防、水电等设备的安装,正在进行墙地砖的铺贴,预计今年年底投入运营。 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必须先建立行之有效的引导体制和机制,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泰兴通过致力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虹吸力”,把构建优良创新生态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性工程来抓,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1+1”集成优惠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对科技创新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科技服务直通车,“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为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苏科贷、苏科投、科技金融超市等为企业成长注入源源不竭的金融新动能;强化市场监管体系、信用体系,创新文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创新成绩“一张表”、创新政策“一本通”、财政扶持“一账清”;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全面应用,以“小积分”激活创新“大能量”,以“小指标”促进发展“高质量”。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是让产业获得发展新动力、孕育发展新优势的制胜法宝。去年,泰兴市对原有的创新先导区政策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出台了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切实提高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快释放企业创新潜力。“我们将积极培育长虹三杰锂电池、惠尔信风电智能成套装备、扬子鑫福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产业项目,做强产业链。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通过实施部门联动、政策引导和绩效管理等机制,提升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水平。”市科技局局长丁晓江表示,继续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和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创新发展路径,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如今,泰兴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兴企”之路,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目前,我市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27家,泰州排名第1,形成了“领军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全市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8%。今年1—9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工业研发经费34.39亿元,泰州排名第1。
|